您所在位置: 联合奖惩 >> 联合奖惩备忘录 >> 新闻详情

【风险提示】3·15临近 消费者要当心这些花式骗局

发布时间:2022-03-10 | 来源:中国消费者报 | 专栏:联合奖惩备忘录
分享到:

       临近“3·15”世界消费者权益日, 金融诈骗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再次引起各方关注。针对消费者该如何识别金融诈骗陷阱问题,专家表示,近些年诈骗手段愈发多样化,冒充公检法诈骗、恋爱诈骗(杀猪盘)、保健品诈骗等层出不穷,但归根结底均是利用了人们的信任,因此要提醒广大消费者一定要谨防上当受骗,学会识别诈骗套路中的漏洞。

       假“公检法”的真陷阱

       冒充公检法诈骗的套路通常是利用少部分人的认知盲区,利用一点点个人信息取得被害人的信任。诈骗分子往往通过电话、QQ、微信等方式联络受害人,通过透露受害人的身份信息获取信任,再以“出事”或者“协助调查”为由,要求受害人独自一人与其接触,不要与其他人联系,其目的就是建立“孤岛”环境,便于对受害人洗脑。随后以伪造的证件、文书等证据,诱骗被害人相信“因涉嫌违法可能有严重后果”,最终引导受害人转账汇款。
       在整个诈骗环节中,犯罪分子往往会故意暴露一些漏洞,例如用手机号拨打,用个人微信号联络等,其目的就是做认知筛选,找到更容易被骗的人。专家提醒,任何方式向您提出的转账要求都要仔细甄别,如果不能辨别真伪,请一定拨打全国反诈专线96110或到当地派出所进行核实。

       以恋爱为名大肆敛财

       当代人由于工作的繁忙和社交环境的局限,导致认识异性过于依赖网络环境,这也给诈骗分子披着恋爱的外衣实行敛财之实提供了可乘之机。几乎所有以恋爱为名的诈骗犯罪都离不开一个光鲜的人物包装——帅气、多金、高职位的男性,或者年轻、貌美、家庭背景好的女性。诈骗分子出现在相亲、手游、剧本杀、健身、短视频等各类App中,用光鲜的包装吸引他人关注,取得基础信任后便经常嘘寒问暖,甚至给予小恩小惠。一个较长的感情培养周期后,许多受害人便陷入了爱情的漩涡,此时诈骗分子便试探性说出自己有一个赚钱的渠道,也许是投资项目,也许是理财平台,也许是借款平台,总之目的就是完成诈骗套路的最后一环:收网。受害人往往在被骗了几笔钱,金额高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后,才发现上当。
      专家提醒,对爱情有憧憬是件美好的事情,但特别要警惕条件过于“优秀”的人主动搭讪,更要警惕从未谋面的人发来的陌生链接,它可能链接的不是爱情,而是钱财损失的深渊。

       保健品诈骗瞄准中老年人

       看病和养生是很多老人关心的话题,于是不法分子就打着保健养生的旗号将诈骗对象对准了中老年人,他们往往以“免费”义诊、送药的方式获取老年人的基础信任,随后扩大受众范围,在一群熟知的老年人中通过熟人关系快速发展。形成一定规模后,诈骗分子便组织论坛、讲座等,邀请号称知名三甲医院的医生讲解某保健品的好处,利用老年人脆弱的心理防线和健康需求,宣传某产品“包治百病”“低价高效”“治疗癌症”等等,让老年人购买了名为多功能保健品,实为低成本三无产品的东西。该套路对老年人杀伤力极大,甚至不少诈骗分子落网后,被骗的老人依然不愿相信自己被骗,只认为是购买了质量较差的产品而已。
       专家提醒,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,请广大中老年人切勿贪图小便宜,永远不要相信“包治百病”的“神医”“神药”,也希望子女能够多提醒老人,避免被不法分子钻空子。
       诈骗套路繁多,让人防不胜防,但只要注意不要被骗子利用了人性的弱点,便在自己和不法分子之间建起了一道“防护墙”。消费者面对“喜从天降”切记保持理性,尽量多加核实,让不法分子无机可乘。

中国消费者报 | 2022-03-10

请进行滑动验证

x